学生工作处
 首页  公告公示  部门简介  工作动态  学生思政  规章制度  信息报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思政>>正文
校友钟兆云:“风云走笔三十春,丹桂飘香满庭芳”
2022-03-03 11:50 学生工作处 供稿 

连续三次出席全国文代会、作代会

钟兆云,1969年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90年7月福建教育学院英语系毕业。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福建)汉语言文学中文本科。1990年9月至今,在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现为省委党史方志办)工作。期间曾下基层锻炼两年,任《福建党史月刊》编辑、主任科员、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助理。2004年后历任二处副处长、三处处长、四处处长、宣教处处长兼《福建党史月刊》主编。

讲座中

1993年加入中国作协福建分会,1999年加入中国作协,2008年入鲁迅文学院脱产就读,2018年当选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期间当选过全国第五届青创会代表、全国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九次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十次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出版专著40余部,1800余万字,并有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央视播出。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首届华侨文学奖、中国传记文学奖、福建省政府社科奖等,及“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福建省党史系统先进个人”“福建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和称号。

一、30年甘坐冷板凳,从事党史研究、传记创作和红色文化宣传,成绩卓著,激励众多读者爱党爱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福建电大毕业以来,他除主持完成单位编撰的《福建英烈传略》(三卷本)《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传略》(二卷本)等重要图书外,还出版专著《辜鸿铭》(三卷本)《邓子恢》《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铁将军叶飞》《贺敏学的风雨人生》《国之大殇》等,主编《福建红色女杰》(上下册)《燃烧的红飘带》等数十部图书。其中反映改革开放先锋、脱贫攻坚先驱项南之著,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而后有英译本出版。反映“双百人物”谷文昌的《谷文昌之歌》,被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这些成果,连同他30年来坚守阵地结下的累累硕果,计有专著40余部,发表总字数1800余万字,其数量为福建文史学界之冠,构成了党史人物和红色文化的斑斓画卷,激励众多读者爱党爱国,见贤思齐,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曾发函高度肯定他的党史人物传记创作,“一方面相对补充了相关方面的史实资料,为党史研究做了贡献,另一方面,书的畅销又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了红色文化,资政育人,不仅值得赞扬,还值得同行学习。”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著名学者陈晋称许他勤奋出硕果,并说“没有文化自信和精神支撑,不会有此种劲头,此种能量。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同道中人学习的。” 解放军出版社原副总编、国务院津贴专家董保存由衷地称他为“作家中的劳动模范”。

采访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后合影

近年,他受邀在省图、高校、省直有关单位及全国各地,作了上百场党史人物、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讲座和交流,还把党史讲座受邀开到了马来西亚。他审读过大量红色题材的书稿和影视,协助有关部门策划和组织有关红色文化活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广敏称:“作为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守望者和传播者,他无疑是出众与出色的。”开国副总理邓子恢之子、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邓淮生,也称他“不愧是红色文化的守土者和宣传者”。

他采访过上百位重量级党史人物,为抢救党史、宣传党史,在意识形态上为党发声有所作为。其党史题材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全省奖项,有的被拍成连续剧在央视播出。

开国少将、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博士题词

二、积极参加和台胞及海外侨胞、国际人士的交流和书写,为海外认识中国提供独特视角,也让国际友人“看到了非常好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他连着三次当选为全国作家代表,亲耳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时代和人民。

在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并提出“两岸合写抗战史”不久,他即写出被称为“福建长篇重要收获”的《我的国籍我的血》一书,于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之际出版,举办多场研讨会、台胞赠书会,并入台书展,《人民日报》等发表评论。他还受命率团赴台交流,在两岸产生良好反响。

他还积极书写和宣传一代代华侨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其所著,不管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再现”的《父子侨领》,还是反映首位海归华侨“爱国歌”的《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辜鸿铭全传》,均为海内外读者所喜欢。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刘大可教授称“过人的学术眼光与独特的文学视角”。

他曾应组织邀请,为日本友人、“福建省荣誉公民”(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长时授予)塚本幸司立传,被称为是一部有益于中日友好的佳作。塚本幸司来信称从他身上,“看到了非常好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三、勤勉执着,资政育人,为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力,以赤子之心向建党一百年“献礼”。

他被称为“拼命三郎”,平均每天工作不下14个小时,经常通宵达旦工作。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何建明期待他“再写三十年,再为当代文学添景象”。万里委员长长子万伯翱称他“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界的一个榜样……如此精神着实感人”。洋劳模塚本幸司曾称许他是“唯一一位和我有过通宵达旦一起工作的中国作家”。

他曾倡议并具体组建起了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担任创会秘书长,带出了一批党史人物研究和宣传队伍,为我省党史强省作出努力。十年前,他经省级老同志委托,单位和有关部门审批同意,还创建了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和《传记》季刊,策划或执行主编过“福建人传记”、《八闽院士传》等丛书,热心为社会文化发力、为精神文明建设尽心。受聘担任省委宣传部理论宣讲专家、福建省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

建党百年之际,他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重要报刊,发表的党史类系列文章,出版的《海的那头是中国》等长篇小说备受关注和好评,有的书籍还被列入“国家记忆”献礼工程。

认识他或读过其作品的人,莫不感到他身上浓浓的红色情怀、可贵的赤子之心。十多年前,国务院津贴专家林强就在《百年潮》杂志撰文称:“为革命先辈树碑立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来‘资政育人’,这是他写作党史人物传记的初衷。”中央老领导彭冲对他本着资政育人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写传准则大加赞赏,称“这是值得肯定的”。开国将军涂通今曾致函称:“我认为:您是深入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家,也是真正理解老干部的贴心人。”老领导贾庆林来信称“为福建老一辈党史人物写了这么多传记和电视剧,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接触和采访过众多革命前辈、走近过众多英雄的他,时常以前辈风范和英雄事迹激励自己,以作品引领读者,以自身言行带动周围人员。

在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家里做客并采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人说他每天不是在从事党史研究、抢救资料或主编《福建党史月刊》,就是在党史宣传、教育和文学创作的路上。他的用功、用心,引得省内外同行为之侧目,称系“党史界的骄傲和标杆,既研究著述颇丰,又能走出去宣讲”(孟红),“一个又一个名人、伟人、普通人,在你的笔下复活并鲜活地站了起来,让我们结识了他们”(项小米)。

福建开放大学副校长李正光教授认为:“他的传记创作历史性地填补了福建当代历史人物长廊的这一空白,为福建人树立起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时代的塑像,这些人物所承载的历史风云具有重要的史存价值,而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光辉也必将激励更多的后来者。”老作家李治莹称他是“闽人写闽人的典范”,呼吁一些同道中人,“谦恭地学学他,学他的厚道实在的人品、严谨求实的文风,真正为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

他以其身言行,鼓励、培养和带动了许多人,加入到红色文化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诗人叶发永为此赋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我们,就在不远的地方看你/看你的如痴如醉/看你的渐入佳境/看你在大家的惊叹声中/以每年五六十万字的速度,不屈不挠/把自己一米六七的身材/垫高,再垫高……”

关闭窗口

福建开放大学学生工作处     版权所有